作者 阴雪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0-03-12 08:08
摘要:高房价下的住房保障,乱象滋生,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。在房改12年后的今天,住房体制的调整必须尽快提上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,对市场中现存的诸多乱象也需尽快清理解决,否则,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制度顺利推进的障碍。
编者按:在广州,定向供应给企业建限价房的项目,一转身,变成了商品房项目;在杭州,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的公务员,可以享受在杭州市中心的“定制”经济适用房,面积的标准,也已不是50~60平方米的面积上限标准,超过100平方米的“经济适用房”比比皆是。还有珠三角的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制造企业,也正试图通过向相关部门“要地”的方式,为员工们建经济适用房。
如果说,制造企业的自建房行为是为了留住人才,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,那么,为公务员“度身定制”“超规格”的经济适用房,显然已背离保障房政策的本意。而限价房项目在不知不觉中变身商品房,则说明了,在这一“新兴领域”,是多么缺乏相应的监管。
显然,高房价下的住房保障,乱象滋生,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。在房改12年后的今天,住房体制的调整必须尽快提上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,对市场中现存的诸多乱象也需尽快清理解决,否则,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制度顺利推进的障碍。
在北京北三环外地铁10号线太阳宫站北侧,一栋栋正在建设中的高层板楼高耸入云。这就是目前售价已高达35000元/平方米的太阳星城三期项目。而这一项目去年曾因中石油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以约9000元/平方米的价格团购了8栋楼而名噪一时。
实际上,不仅仅是中石油,很多大型国企、银行及政府部门都有过帮助员工团购买房的经历。2008年中,在北京推出的西三旗两限房“旗胜家园”中就有239套针对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“定向安置房”。而据记者了解,中国银行、民生银行都曾在北京组织过职工团购住房,团购价格则普遍低于市场售价,有的甚至仅为市场价的七成。